光绪十七年(1891年)12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光绪二十年(1894年)3月6日,回到籍贯地绩溪随介如四叔读私塾。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开始读《水浒传》等小说,随禹臣先生读私塾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始读《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当读到朱熹《小学》中引司马光论地狱的话与《资治通鉴》中引范缜《神灭论》的话时,受到影响,从而成为无神论者 。
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入梅溪学堂读书,开始接触梁启超的文章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进入澄衷学堂,接触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暑假,考取中国公学,同时兼任英文教员,并为《竞业旬报》撰稿,上学期间学习作诗 。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编辑《竞业旬报》(自二十四期),同时在《国民白话日报》《安徽白话报》上发表文章;9月,因中国公学风潮,部分学生另立新中国公学,胡适参与新公学的筹建工作。宣统元年(1909年),《竞业旬报》停刊;11月13日,新公学与中国公学合并,胡适因此失学,寄居在上海 。
宣统二年(1910年)2月,由王云五推荐到华童公学教国文;3月22日,辞去华童公学的职务;7月,赴北京参加留美考试,最终国文获得一百分的成绩,以第55名被录取;8月16日,从上海坐船去美国留学;9月,来到绮色佳,进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
宣统三年(1911年),完成杂文《康奈尔传》、论文《〈诗三百篇〉言字解》。民国元年(1912年)春,进入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12月27日,担任康奈尔大学大同会支会主席。民国二年(1913年),担任康乃尔大学世界学生会会长,与赵元任、胡达同被推举为美国大学生联谊会斐贝卡拔(PhiBetaKappa)的会员 。
民国三年(1914年)2月,获得学士学位;4月1日,受留美学生会会长郑莱之聘,任该会哲学教育群学部委员长;5月9日,凭借论文《论英诗人卜郎宁吟之乐观主义》获卜郎宁奖;5月20日,辞去世界学生会会长职务 [3] 。
民国四年(1915年)9月20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约翰·杜威;11月,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初试”;同年,论文《非留学篇》刊登于《甲寅杂志》。民国五年(1916年),开始尝试创作白话诗;8月19日,提出“新文学之要点” 。
民国六年(1917年)1月1日,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刊登于《新青年》二卷五号;同月,陈独秀正式就任北大文科学长,也把《新青年》从上海迁来北京编辑。他帮助蔡元培罗致人才,在给胡适的信中,陈独秀表达了想要让胡适到北京大学任教,与之共事的希望;4月17日,胡适完成博士论文;5月22日,进行博士学位最后考试——口试;5月23日,改定论文《先秦诸子之进化论》;7月,从美国返回;9月10日,到北京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3] [4] ;进入北京大学之后,直接参与《新青年》的编务活动,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也向蔡元培推荐人才 [4] 。
民国七年(1918年)初,《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扩大编辑部,由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高一涵、沈尹默等六人轮流编辑 [4] ;4月,胡适的论文《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新青年》四号四卷上;同年,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北京大学日刊》编辑、哲学研究所主任、英文科教授会主任等职位 [3] 。
民国八年(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也因政治的助力,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地,汇集成了全国规模的伟大文化革命的洪流。胡适和陈独秀大力倡导五四运动,二人成为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一员,但相比较于李大钊、陈独秀,他较为温和,不怎么坚决武断 。
民国八年(1919年),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9月20日,北京大学开学,代理北京大学教务长;同年,接办《每周评论》杂志,发表论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3] 。
民国九年(1920年)2月,白话诗集《尝试集》出版;7月27日,完成论著《〈水浒传〉考证》,这是他第一篇重要的小说考证。民国十年(1921年)3月27日,完成论著《〈红楼梦〉考证》初稿;5月21日,与丁文江等人讨论组织“努力会”并起草章程;年底,文集《胡适文存》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
民国十一年(1922年)3月21日,《国学季刊》杂志编辑部成立,任该杂志编辑;5月7日,参与《努力周报》杂志创刊工作;5月14日,起草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发表在《努力周报》第二号;9月25日,出席教育部召集的学制会议;10月11日,以北京教育会代表身份参加在济南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会议,会议期间被推主拟学制草案,此案由总统教令公布施行 [3] 。
民国十二年(1923年)1月,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杂志创刊,胡适任编辑委员会主任;4月1日,在《读书杂志》第八期发表杂文《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参与“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3] 。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3日,写信给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张国淦,就北京警察机关禁售《胡适文存》与《独秀文存》的问题提出质问;同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 [3] 。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参加“善后委员会”;2月13日,北京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通知胡适,推荐他为国民会议组织法研究委员会委员;4月,被中华全国村市建设协会聘为哲学顾问;8月31日,写成杂文《爱国运动与求学》,发表在《现代评论》二卷三九期] 。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与其师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1927年2月4日,到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手续;6月,被选为管理美国退还庚款的中基会的董事;同月,与徐志摩等在上海龙华路开办新月书店;8月,受聘为私立光华大学教授 。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0日,《新月》杂志创刊号出版,胡适参与创刊工作;4月30日,接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并兼文理学院院长;5月4日,在上海光华大学演讲《五四运动纪念》;5月15日,在南京出席“全国教育会议”;7月1日,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12月,论著《白话文学史》由新月书店出版;同月,在上海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上结识蒋介石;同年,任中国公学校长;同年,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9日,来到北平,被选为北平协和医学校董事;3月,完成论著《中国公学校史》;同年,在《新月》杂志上发表政论文《人权与约法》,标志人权运动的开始,随后发表政论文《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罗隆基、梁实秋三人有关人权问题的文章结集为论著《人权论集》,交新月书店出版,后被国民党政府查禁;4月10日,在政论文《我们走那条路》中提出:“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仇敌”。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蒋梦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胡适为文学院长;10月,到上海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并担任会议主席 [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12日,林森以国民政府名义颁发聘书,聘胡适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1月23日,复聘胡参加国难会议;5月22日,邀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杂志,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6月2日,德国普鲁士国家学院致函,聘胡适为该院哲学史学部通讯委员;7月3日,在《独立评论》第七号上发表杂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提倡“巴斯德精神”;7月10日,在《独立评论》第八号上发表《所谓教育的法西斯蒂化》;11月28日,被全国经济委员会聘为该会内的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12月6日,在长沙中山纪念堂讲演《我们所应走的路》,提倡“学术救国”;同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4] [3]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9日,成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员;1月19日,被聘为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委员会委员;1月30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成立,聘胡适为执委会主席;2月19日,发表论文《民权的保障》,公开指责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负责人把民权保障作为政治问题而不是作为法律问题看待;同月,退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4月16日,在《独立评论》第四十六号上发表杂文《我的意见也不过如此》,表示“我极端敬仰那些曾为祖国冒死拼命作战的英雄,但我的良心不许我用我的笔锋来责备人人都得用他的血和肉去和那最残酷残忍的现代武器拼命” ;4月19日,应邀与蒋梦麟、丁文江同至北平军分会与何应钦商谈华北形势;4月25日,被国民政府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6月18日,由上海登轮赴美,经美至加拿大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7月,在芝加哥大学讲学一个月,讲题为《中国文化的趋势》,结束后讲稿汇编成册,由芝加哥大学出版,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7月14日,被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聘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长;9月,自传《四十自述》出版;11月19日,在《独立评论》第七十七号上发表政论文《建国问题引论》,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革命;12月3日,杂文《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脱稿,这是补写《四十自述》的一章,但此后该书没有再续写下去 。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18日,在《独立评论》第一百零三号上发表论文《信心与反省》,后又接连发表论文《再论信心与反省》《三论信心与反省》,主张中华民族信心要站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8月17日,完成论文《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指出教育的失败是因为当时还不曾真正有教育,救济教育的失败,就是在最短年限内普及初等义务教育;8月25日,参加“平民教育促进会”第十周年纪念会 [4] [3]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5日,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留港期间,多次要求出任驻日本大使未果;5月5日,发表杂文《纪念“五四”》;一周后,发表再论五四运动的论文《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6月22日,完成论文《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9月7日,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11月19日,出席宋哲元举行的招待北平各界人士谈话会,表示反对“冀察特殊化”;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先后发表政论文《为学生运动进一言》《再论学生运动》,赞赏学生的爱国行动,但反对学生罢课。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14日,参加由蒋介石召集的平津各校代表集会;8月,在美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六届年会,被选为该会副会长 [4] [3] [10]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8日,在北平大学女子学院演讲《治学方法与习惯》;4月29日,在上海出席中基会预备会议;5月3日,到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6月20日,在南京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参加准备出席世界教育会议的代表的第一次集会,被推为主席;7月11日,到庐山参加“庐山谈话会”;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南京政府组织国防参议会,聘胡适为参议员;8月19日,被蒋介石要求即日前往美国争取美方对中国的支持;9月,接受蒋介石委托,以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身份赴欧美作国民外交工作;9月26日,在旧金山对华侨演讲《算盘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盘,努力要做最大的努力》;10月1日,在旧金山哥伦比亚电台发表演说《中国在目前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 [4]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7月,出任驻美国大使;9月17日,被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驻美大使;10月27日,向美国总统罗斯福递交国书;12月4日,在纽约律师俱乐部演讲《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首次公开提出“苦撑待变”的观念;12月15日,在中美桐油贷款协议签字 。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19日,赴美国拜访总统罗斯福,谈中立法案事;6月6日,接受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6月13日,接受芝加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0月30日,在纽约美图中因协会演讲《我们还要作战速求卓超坚守自由下去》;12月5日,在纽约市政协会演讲《中国目前的形势》;12月29日,在华盛顿美国历史学会讲《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冬,在美国各学院联合会演讲《世界战争与未来的世界秩序》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在佛罗里达州罗林斯国际关系研究所演讲《远东和世界将来的和平》;4月24日,协助中美签订滇锡贷款协议;10月24日,对全美广播《挽教在中国的民主》;11月28日,在纽约市参议会演说《我们需要的是哪种世界秩序》 。
民国三十年(1941年)11月10日,拜访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谈远东局势;11月25日,就日美临时安协方案中损害中国的内容向赫尔提出抗议。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在华盛顿演讲《中国抗战也是要保卫一种文化方式》《我们的共同战斗》;4月20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讲演《中国在日前世界斗争里的地位》;5月4日,在华盛顿向中国国内发表《五四广播词》;9月8日,交卸驻美大使职务,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应哈佛大学之邀,演讲《中国历史文化》;同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春,受芝加哥大学聘,为该校讲学;9月起,到哈佛大学讲学八个月,题为《中国思想史》;12月17日,与张伯苓等21人发表联名宣言,要求盟国修改战略,采取有效军事行动,在中国战场打击敌人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27日,担任中国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代表团代表;4月25日,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8月24日,发电给毛泽东(由王世杰代转),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武力,做和平的第二大党;8月30日,被推举为世界教育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前身)于11月1日在伦敦开会的中方出席代表之一,参与制订该组织的宪章;9月3日,推定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返国前由傅斯年代理校务;9月6日,被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0月10日,在北大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善未易明,理未易察”;11月15日,出席制宪国民大会,为主席团成员大会,与朱经农等204人联名提出《教育文化应列为宪法专530章》的提案。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24日,蒋介石想请胡适出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长和国府委员,但胡适坚持不肯加入国民政府而力辞;2月1日,为沈崇案出庭作证;5月,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一些教授组织“独立时论社”,议论国内外政治问题;8月1日,在北平广播电视台发表讲话《眼面世界又化的趋向》;8月24日,在《大公报》发表论文《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9月28日,在《大公报》发表论文《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10月10日,在平津六科学团体联合年会上讲演《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10月15—17日,在南京出席中研院第二届评议会第四次会议,拟定院士选举规程及第一届院士候选人名单;10月27日,在上海对记者谈话,就美国海军部将“沈崇案”主犯皮尔逊判决无罪释放一事发表看法;12月12日,被聘为中美教育基金会顾问,并主持其事;12月14日,在南京出席中基会董事会议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5日,在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当选为人文组院士;3月29日,出席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任大会临时主席;4月3日,蒋介石认为中华民国宪法为内阁制,实权在内阁,中华民国大总统应为虚位,请公正人士较佳,所以想叫中国国民党支持无党籍的胡适出马竞选行宪后第一任总统,等胡适当上总统后再任命蒋中正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长,胡适同意,但后来因国民党中执会还是支持蒋介石选总统而变卦;4月19日,应邀在金陵女子大学座谈“大学教育”与“中国出路”问题;8月,被选为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会员;9月4日,在北平电台广播演讲《自由主义》,同月,到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大会;10月20日,在浙江大学演讲《自由主义与中国》;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用电台广播呼吁胡适留下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胡适决定离开北平;12月,北平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邀请胡适在中南海怀仁堂商讨是战是和,胡适送了八个字“和比战难,坚持待变”;12月13日,写成杂文《北京大学五十周年》;同日,朱家骅、傅斯年、俞大维、陈雪屏四个人在南京设法派飞机去接胡适南下,胡适本来不肯丢下北京大学不管;12月14日,在南京方面的劝说下离开;12月15日下午4点,傅作义派了部队护送胡适到北京南苑机场上了飞机,夜里10时到达南京明故宫机场;12月17日,在南京中研院内主持北大校庆纪念会 。
1949年1月15日,被聘为“总统府资政“;4月6日,应中华民国政府要求,从上海搭威尔逊轮前往美国当说客,为和平解决国共内战问题寻求美国政府的介入,在海轮上写成政论文《自由中国的宗旨》;4月21日抵达旧金山,得知4月19日政府拒绝中共24项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渡江,此时局势已定,胡适在美处处碰壁,期间发表政论文《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11月20日,与王世杰、雷震、杭立武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在台北创办《自由中国》杂志,任发行人 。
1950年5月14日,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葛斯德东方图书馆的管理员,为期两年;12月4日,在加州大学发表演说,题为《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存在价值——在中国思想与文化中哪些东西是不会为共产主义所摧毁的》 。
1951年7月,去绮色佳访康奈尔大学农学院院长迈耶斯,商谈与台湾大学农学院与之合作的事;8月11日,致信《自由中国》杂志社,声称该杂志的言论受到军事机关的压力,表示抗议,指出不再担任发行人 。
1952年2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4月29日,在“中国知识分子救济会“演讲《在铁幕后痛苦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夏,普林斯顿大学聘约期满,改聘为葛斯德东方图书馆的荣誉主持人;11月19日,应台湾大学及台湾师范学院之邀,到台讲学,其在台讲学的内容后由《自由中国》杂志社编辑成《胡适言论集》,分甲乙两编,由华国出版社出版;12月1日起,在台湾大学演讲《治学方法》。1953年1月17日,离台回美,辞去教职,专心著述 。
1954年2月18日,为参加“国民大会“二次会议返回台湾;3月25日,代表大会向蒋介石致送“总统”连任证书;7月16日,台湾当局聘胡适为“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5年2月下旬,在匹兹堡大学演讲《对近代西洋文化的东方看法》;3月11日,在弗吉尼亚州史威特布丙尔学院演讲《自由中国之重要性》;3月19—20日,在纽约召集“中研院”留居国外的院士谈话会;同年,中国大陆掀起批判胡适运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胡适思想批判》(共八册),胡适住在美国搜集了这八册书,认真作了批注 。
1956年3月12日,传记《丁文江的传记》脱稿;9月,到加州大学讲学,主讲中国文化问题,共讲十次;10月21日,在加州大学写成《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 。
1957年2月4日,出席杨振宁、李政道和吴健雄三位科学家的欢迎会;9月26日,出席联合国大会;11月4日,经“中研院”评议会选举,由蒋介石任命为“中研院”院长 。
1958年4月10日,回台湾就任“中研院“院长,主持第三次院士会议,自此,因多次往返台、美两地,期间因经济关系,将《胡适文选》《胡适自述》等所有著作,以买断方式卖与出版公司;4月18日,在“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争取学术独立的主张;5月7日,在台中东海大学演讲《谈谈大学》;同月,拟定“国家发展科学培植人才的五年计划的纲领草案”;6月5日,在台湾大学法学院演讲《大学的生活》 。
1959年2月1日,“中研院”评议会与“教育部”举行联席会议通过“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组织章程”,即日成立该委员会,胡适任主席;3月12日,完成杂文《容忍与自由》;7月1日,主持“中研院”第四次院土会议,选举新院士袁家骝、杨联升等九人;7月9日,接受夏威夷大学颁赠的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7月16日,在该校演讲《杜威在中国》;10月21日,出席“立法院”预算、教育两委员会联席会议,说明长期发展科学的计划;11月1日,主持“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1月11日,在工程师学会年会上讲话,呼吁工业界人士参加长期发展科学计划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