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现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在此期间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中国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
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英国数学家哈代(Godfrey Harold)极力推荐。
1936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1937年,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随校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
1939年—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2月至5月,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前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
1950年2月,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途中华罗庚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3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公开信,他在信中说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在这封信中,华罗庚喊出了“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华罗庚当选为理事长。
1952年7月,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3年,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以及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56年,着手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8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同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会议。
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造反派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华罗庚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69年,推出《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1974年,被“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江青在法家著作注释会上公开点名,说他到20多个省市推广“双法”是“游山玩水”。
1975年8月,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从大兴安岭采伐场地来到哈尔滨,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他昏迷了6个星期,一度病危。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著作成果相继正式出版。
1979年5月,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79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11月,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
1984年4月,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
1985年4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6月3日,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
科研综述
华罗庚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果 [8] 。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9] 。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华罗庚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水平。
华罗庚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10] [16] 。
20世纪40年代,华罗庚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华罗庚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
学术论著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其中八部为中国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
出版日期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2019.06 |
《创造自主的数学研究》 |
华罗庚,李文林 |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8.12 |
《大哉数学之为用》 |
华罗庚著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18.11 |
《走向数学丛书 3 数学模型选谈》 |
华罗庚,王元 |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8.09 |
《数学小丛书 合订本》 |
华罗庚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01 |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 典藏版 第1号 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 |
华罗庚,王元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6.12 |
《华罗庚文集 数论卷 3》 |
华罗庚著;王元审校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6.03 |
《高等数学引论 第1卷 英文》 |
华罗庚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6.03 |
《高等数学引论 第2卷》 |
华罗庚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6.01 |
《华罗庚文集 多复变函数论卷 2》 |
华罗庚著;周向宇审校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3.01 |
《多复变函数论卷 2》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1.05 |
《数学模型选谈》 |
华罗庚,王元著 |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
2011.02 |
《华罗庚文集 代数卷 2》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0.05 |
《华罗庚文集 代数卷 1》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0.05 |
《华罗庚文集 多复变函数论卷 1》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0.05 |
《华罗庚文集 数论卷 2》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0.05 |
《华罗庚文集 应用数学卷 1》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0.05 |
《华罗庚文集 应用数学卷 2》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0.05 |
《华罗庚文集 数论卷 1》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9.04 |
《高等数学引论 第4册》 |
华罗庚著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03 |
《高等数学引论 第3册》 |
华罗庚著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02 |
《高等数学引论 第1册》 |
华罗庚著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02 |
《高等数学引论 第2册》 |
华罗庚著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01 |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华罗庚专辑》 |
华罗庚著 |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2006.12 |
《数学小丛书 共18册》 |
华罗庚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6.11 |
《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
华罗庚著 |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2006.11 |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数学大师华罗庚献给中学生的礼物》 |
华罗庚著 |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2004.09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数学》 |
华罗庚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2002.11 |
《华罗庚:下棋找高手》 |
华罗庚著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2002.05 |
《从杨辉三角谈起》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05 |
《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05 |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05 |
《数学归纳法》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05 |
《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1.12 |
《数学模型选谈》 |
华罗庚,王元著;王克译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1987.11 |
《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数学理论》 |
华罗庚著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1987.04 |
《高等数学分析》 |
华罗庚著 |
凡异出版社 |
1986.09 |
《数学家谈怎样学数学》 |
华罗庚著;颜秉海选编 |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1984.07 |
《高等数学引论 余篇》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06 |
《高等数学引论 第2卷 第1分册》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04 |
《优选学》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0.11 |
《爱国与信仰》 |
华罗庚等著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9.11 |
《数论导引》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10 |
《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
华罗庚等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01 |
《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 |
华罗庚著 |
北京:北京出版社 |
1978.10 |
《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 |
华罗庚,王元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8.02 |
《数学归纳法》 |
华罗庚编 |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
1977.05 |
《“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
华罗庚编 |
山东省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办公室 |
1977.02 |
《从单位圆谈起》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5.07 |
《统筹法话本》 |
华罗庚著 |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1975.05 |
《华罗庚同志关于推广应用优选法的报告》 |
华罗庚 |
山西省长治市革委科技局情报室 |
1975.05 |
《华罗庚同志关于推广应用优选法的报告》 |
华罗庚 |
浙江省推广优选法领导小组办公室 |
1975.04 |
《华罗庚同志关于推广应用优选法的报告》 |
华罗庚 |
成都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1975.04 |
《统筹方法话本》 |
华罗庚著 |
|
1975.01 |
《推广应用统筹方法资料》 |
华罗庚执笔 |
成都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1974.09 |
《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
华罗庚执笔 |
山西省东南地区革委会科技局 |
1973.09 |
《华罗庚同志在湘潭地市推广应用优选法报告大会上的报告》 |
华罗庚著 |
湘潭市革委会推广优选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
1973.08 |
《华罗庚同志在河南省郑州市优选法报告大会上的报告》 |
华罗庚讲 |
河南省革委会优选法报告大会 |
1973.08 |
《华罗庚同志在开封市推广应用优选法报捷大会上的讲话》 |
华罗庚讲 |
开封市革委会推广优选法办公室 |
1973.03 |
《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
华罗庚执笔 |
河南省安阳市革委会计委 |
1972.08 |
《华罗庚同志关于推广应用优选法的报告》 |
华罗庚 |
柳州市革委会生产指挥组 |
1972.09 |
《统筹方法话本》 |
华罗庚 |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72.06 |
《华罗庚同志关于推广应用“优选法”的报告》 |
华罗庚编 |
兰州市革命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1972.11 |
《华罗庚同志在沈阳市推广优选法大会上的报告》 |
华罗庚著 |
沈阳市革命委员会推广优选法办公室 |
1971.05 |
《介绍优选方法》 |
华罗庚著 |
镇江市革会生产指挥科技组 |
1972.04 |
《数学归纳法》 |
华罗庚著 |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
1971.05 |
《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
华罗庚执笔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71.02 |
《优选法》 |
华罗庚 |
国营红卫机械厂技术情报室 |
1965.03 |
《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的调和分析》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5.07 |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 |
华罗庚著 |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1965.03 |
《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曲型域的调和分析》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4.03 |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
华罗庚著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64.02 |
《从杨辉三角谈起》 |
华罗庚著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64.02 |
《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 |
华罗庚著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63.11 |
《数学归纳法》 |
华罗庚著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1963.11 |
《高等数学引论 第1卷 第2分册》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09 |
《数值积分及其应用》 |
华罗庚,王元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09 |
《数值积分及应用》 |
华罗庚著译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08 |
《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07 |
《高等数学引论》 |
华罗庚著 |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07 |
《典型群》 |
华罗庚,万哲先著 |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62.06 |
《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 |
华罗庚著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61.11 |
《积分的近似计算》 |
华罗庚,王元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9.12 |
《数学的性质与作用》 |
华罗庚著 |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58.09 |
《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7.07 |
《数论导引》 |
华罗庚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7.09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专刊 堆垒素数论 修订本》 |
华罗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编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7.09 |
《堆垒素数论》 |
华罗庚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6.07 |
《给青年数学家》 |
华罗庚著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53.06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专刊 甲种 第1号 堆垒素数论》 |
华罗庚著 |
中国科学院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
奖励名称 |
1956年 |
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华罗庚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
时间 |
荣誉表彰 |
1948年 |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数理组)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82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1983年 |
首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1985年 |
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
1990年 |
第三届陈嘉庚奖物质科学奖(和王元共同获得) |
2009年 |
|
|
法国南锡大学荣誉博士 |
|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1951年8月—1985年6月 |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第一、二、三届理事长;第四届名誉理事长 |
1954年9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
1985年4月—1988年4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副主席 |